鲤鱼乡 - 耽美小说 - 小屁孩问道孔夫子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0

分卷阅读30

    ——第25则

在中有这么一段话:“夫乐者,圣人所以动天地,感鬼神,按万民,成性类者也。故黄帝作,颛顼作,喾作,尧作,舜作,禹作,汤作,武王作,周公作。”

礼乐是上古天子施行仁政的配套工具,实行教化的最佳选择。

上古时期,每一个赫赫有名的天子都拥有一套自己的大型乐舞,比如:舜有名叫的大型舞蹈,是其中的乐曲;周武王有名叫的大型舞蹈,是其中的乐曲。

据闻秦始皇平天下后,六代的庙乐中仅和被保留了。可见,能被孔子鉴赏点评的都不是凡品啊!

然而,经过千年的岁月,和的乐曲已经散逸,没有任何遗留乐章,仅剩第二乐章的一部分,也就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中的了。

于是乎,我们只能通过先人的描述大概感受一下了。

:“舜德大明,于是夔行乐,祖考至,群后相让,鸟兽翔舞,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,百兽率舞。”

哇!怪不得一纯感觉很熟悉了,感情就是的别称,我们古琴曲中有一曲便叫。

而且,很多古风修仙文、宫斗文里都会使用“箫韶九成”这个元素呢,主角集齐九章弹奏就能引来凤凰仙子,哈哈,还颇有点“集齐七颗龙珠,召唤神龙”的刺激感。

还有中记载吴公子季札对此套乐曲内容和意义的评论:“德至矣哉,大矣!如天之无不帱也,如地之无不载也。虽甚盛德,其蔑以加于此矣,观止矣。”

看当时人对推崇备至,以及他们描述的那个震撼场面,一纯也很想穿越回去见识见识啊!想想也是,人家舜可是千古公认的贤君,作出来的乐章自然是场面盛大之余,传播的思想也是很积极正向的!这便是孔子点评的“尽善尽美”之意了。

至于武王呢,从他的谥号来看就知道他是以武力稳固江山的,因此这个乐曲也是在歌颂武王克商的丰功伟绩,并没有传播仁德思想。比起舜,孔子觉得武王的精神境界还不够高,自是场面恢弘的,然而武王终归是靠武力征战得天下,未能尽善啊!

经典即时尚:世界潜藏的规律“中庸之道”

美,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渴望得到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除了修炼心灵美,同样也很在意外表的美丽,他们通过穿衣打扮来实现这种美。

但是,在当今的时尚圈中,各路牛鬼蛇神齐聚一堂,什么“下半身失踪”、“内衣外穿”以及“袜子配凉鞋”,令一纯不禁想问:“这真的就是美了吗?”

其实,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哲学家西美尔已经给出了一点方向。

他在一书中,对人们不断追求新颖、奇异服饰的行为进行了剖析,他认为这是来源于两种心理的影响:

一、从众心理。人类是社会性动物,过群居性生活。当一个人想要融入进某一群体,追求那一群人的认同,那么该群里或言行或装扮,就都会去仿效的。

二、出众心理。人类除了群居性动物以外,还具有个人独特性。因此,人的内心总是会希望有别于他人,独一无二,穿着上也要彰显个性,与众不同。

在这两种心理的相互作用下,人们追捧时尚,其中有审美决定的一部分,更多的是心理带来的影响。

至此,我们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,各种奇葩的服装元素,每一种都是美的吗?

非也。

我认为,当今时尚圈,有很大一部分服装是人们为了满足“出众心理”而创造出来的,因而不需要美感,只追求标新立异,甚至创造之初为的就是博人眼球,怎么古怪怎么来。

而另外的一部分服装倒是有美感的,不过,您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一样有趣的事情:经典即时尚。

很多潮流服饰其实都在几十年前的基础上稍微改变而生,比如近期很火的猫跟鞋,其实它原本是给少女们练习穿高跟鞋用的,在上世纪50—60年代,由赫本给带起了猫跟鞋风潮,直至今日又掀起了一股复古热潮,当然,比起以前,猫跟鞋的颜色和款式自然更加丰富了。

所以说,在时尚圈里,时尚未必会成为经典,而经典总是时尚。

当然了,我们不会只把目光局限在娱乐圈之内。“时尚”不仅仅有潮流(fashion)之意,从广泛意义来讲,“时尚”应该是“时下兴尚(的各方面)”。

读过的人都清楚,贾雨村曾说过:“若论时尚之学,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……”清朝的时尚之学是八股文,而现在的时尚之学是国学,其实就是又回到了千年以前兴尚的文学了。

这不就又是一个“经典即时尚”的例子了吗?

究竟是什么促成了“经典即时尚”的形成呢?

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,我们可以这样解释:

人是很复杂的一种生物,我们拥有众多能力,其中包括审美能力。也就是说,究竟什么是美的呢?全靠我们自己定义。

所以,一件衣服,一本作品,它本身没有属性,而我们赋予了它们属性,我们认为它是美的,那么它就是美的。

但是,人们又是怎样产生美感的呢?

这个问题太难解答了,不过有句话是这样说的——距离产生美。一纯相信这是人们对生活认真观察后得出的结论。

这种距离可以是空间上的距离,比如大层面上:国内建筑设计喜欢仿照欧美公寓风格;国内兴起韩流服饰的热潮;再比如个人层面:小别胜新婚;妻不如妾,妾不如偷。

这种距离也可以是时间上的距离,比如:时尚圈常常复古热;习大大提出要复兴中华文化。

如果说您觉得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误差会太大,而无法信服的话,那么请您拿出这么些年的生活经验与储备知识,仔细思考一下,您会发现一个可畏的真相。

我们生存着的这个大系统、这个世界,看似变化莫测,古人也认为“天命靡常”,但实际上是有一股力量在维持着平衡,保证大系统能稳定地持续运行的。人们常说的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”恰恰证明了,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,纵观整个中国历史,有起有伏,但却确实保证了平衡,所以人们才说“历史总在不断重演”。

历史真的极其相似,就说到——

孟子曰:“舜生于诸冯,迁于负夏,卒于鸣条,东夷之人也。文王生于岐周,卒于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