鲤鱼乡 - 言情小说 - 穿到六十年代做鳏夫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34

分卷阅读234

    去,还不如让他们去,然后帮他们活动下,就在我们这边下乡,甚至再进一步,就把孩子放在我老家村子里,现在也不用急了。”常宁自嘲,事实上,三儿就根本没给他一点缓和准备的时间,昨天说,今天走,他去哪活动,刚在单位,他还在想怎么去报名处和人说明情况呢,结果呢,孩子直接走了,他这是cao的哪门子心,就像崔姐说的,他们做父母的到底图什么呀。

“是啊,我们要是早知道那就太好了,可哪有这么多早知道,我们只想着工作都给孩子找好了,哪还有那么多如果,结果,算了,不说了。”崔姐一瞬间所有力气,精神都没了,差点没瘫在坐椅上。

崔姐已经没有力气说话,常宁也好不到哪里去,图什么呀,心灰意冷。

“宁哥,火车走了,我们,我们没能把三儿拉回来!”到了车站,刚下车,家里四儿已经在等着了,家里孩子多,一个孩子接一个孩子,马上就全部人员集合,妻子在站台上,泣不成声,见他来,更是眼泪停都停不了。

“走吧,我们回去说。”常宁拉着人直接出了站台,上山下乡那是国家号召的事情,你只能高兴,留泪万万不能,所以,常宁才会赶紧拉人走,官华市再比其它地方好,也要注意,坐上车,崔姐那里有李哥在,他也顾不上,家里除了留家里看小八的小七,走了的三儿,五个孩子,两个大人,一个抱一个,挤在一辆车里,回家,走的走了,留下的留下了,生活都要继续。

“宁哥,你说怎么办?三儿这一去,不知道要去多远?他还这么小,怎么行,我们还能把孩子弄回来吗?”坐在车上,妻子的眼泪也没停。

“你们在车站在知道他们是去哪里吗?”常宁现在心也很乱,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办。

“爹,我问了,是去大西北。”大妞回答她爹的问话。

常宁心里又是一沉,大西北,三儿可真敢去!

“擦擦,我们不哭了,啊,他去了就去了吧,昨天才说,今天人就走,一点不给我们时间,他觉得他大了,可以自己给自己做主了,我们就随他,别伤心了,我们的日子也要过。”到了家,常宁先拧了帕子给妻子擦眼泪,都掉一路了。

“可三儿要怎么办?”谢芳芳哪能放心,她可是知道西北那边的情况的,根本不能和他们这里比,风沙大,水源少,这样的环境,孩子怎么可能受得了。

“没事,我先去打听下,孩子具体是什么情况,还有具体地址在哪里,然后,我们看情况给他寄点东西。”现在,也只能这样了。

“不能让孩子回来吗?”谢芳芳还是希望最好让孩子回来。

“不能,他不去,我能想办法让他不去,可是一旦他去了,我就不可能有办法让他回来,芳芳,你懂吗?”常宁定定看着妻子,希望妻子明白,想办法不去,是正儿八经的想办法,你都上学的上学,工作的工作,参军的参军,和组织号召的上山下乡一点不冲突,所以,可以不去,但去了,你就不能想着办法回来,那是和组织的命令相违背,这就是犯错误的事,是把全家人都要拖下水的错误,他不可能为了一个孩子,把家里其他孩子都拖下水,到时,知青的待遇都没有,现在,上山下乡的,除了知青们,还有一种叫做被下放的被批判分子。

“宁哥,我明白了,我去看孩子们。”谢芳芳或许还不太明白丈夫话里的意思,但话里的语气,她明白了,随着三儿一走,事情已成定局,就是丈夫也不能改。

“你和孩子们先在家里休息一下,我还得回单位,还有什么下班再回来说。”顺道着,他也得去打听下三儿下乡的地方具体在哪里。

“主任,怎么样了,孩子追回来没有?”回到单位,大家都很关心,家家都有些不省心的熊孩子,常宁给出了单位福利后,有些到是明白了,已经报好名,就等着安排工作了,有些就和常宁家,崔姐家的一样,非要去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,大家一边是关心,一边也是多些经验。

“没有,到的时候,火车已经开走了,他这都是算好了的,回家拿行李,赶上火车,发车,不让旁人有一点多余的时间。”常宁摇摇头,他要是现在都还想不明白这些事情才怪了,他们家三儿脑子向来好使。

“高团长吗?是我,小常,得麻烦你件事了。”回到办公室,常宁第一件事就是给高团长电话。

“我们老三那个臭小子没拦住,跑去上山下乡了,对,今天中午,大概一点半左右的火车走了,想让你帮我看下,这趟车拉着的知青是去哪接受再教育的,老三叫常爱民,如果能有具体的落脚点更好了,谢谢了,高团长。”挂下电话,常宁无声地叹息了一声。

拉开抽屉,里面有一整条烟,他平常不抽,但大壮还是帮他时刻准备着,现在,他确实用上场了,现在,他就想来一根。

何止一根,整个下午,常宁都坐在办公室里,一根接一根,回到家,夜深人静,自己坐在书房里,整整一夜,继续一根接一根。

181.孩子们终于开始立业了

“小常,你家最近寄什么东西没有?”一列火车走的,最后,崔姐家的臭小子和常宁家的臭小子下乡到了一块地头上,只是最后没同村,所以,崔姐经常和常宁交换着各自孩子反映回来的情况。

“没有,在外的孩子重要,可家里的孩子也一样重要,再准备下吧。”常宁摇头,家里八个孩子,两个大人,还是高团长,小邱他们经常帮补着,日子也不过刚刚好,想给去大西北接受再教育的三儿子寄东西,可以寄,但不是常常有,省下来就有,省不下来,就等着,这方面,他不能和崔姐比,崔姐家前面几个孩子都出来工作成家了,基本没什么负担,所以,可以保证基本每月都能往西北寄东西,但他们家现在还不行。

“说起来,你家大闺女还有二儿子高中毕业了吧?”时间一晃来到71年,三儿成为知青的日子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年多,去的第一年,三儿没有往家里寄信,不过刚翻过年6年,信就来了,再没有当初的意气风发,还有什么苦其心志的雄心,只有苦不堪言,艰难困苦,可惜,常宁早就对他说了,不去,他这个做爹的有办法,但一旦去了,他什么办法都没有,只有老老实实做好一名小知青。

“是,今年毕业了。”没有后悔药可吃,家里也无计可想可施,家里唯一能做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