鲤鱼乡 - 言情小说 - 重生七五军嫂成长记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63

分卷阅读163

    个月份,也没人敢让她cao持,和沈卫国相熟的人,也都是上门串串,做做就走。不着带人家,文娟也不让失礼,她把秋日里收集的山核桃榛子毛嗑瓜子花生,一一炒香,做成五香味道,喷香扑鼻,没一个来沈卫国这边做做的战友,也就无疑饱了口福,陪着清茶,也很有吃头。

新年伊始,万象更新,热热闹闹的新年似乎年味还没有散去,就已经到了十五元宵节。文娟特意泡了糯米,用小磨细细的磨出了水磨糯米粉,包上红糖白糖,就是最天然的汤圆。文娟包的汤圆不大,煮熟了,轻轻咬开,散散热气,一口一个,细滑软糯,滋味美极了。

边境的春天来得晚,部队里开始新一年的运转后,文娟的月份也就随着时间越来越大,因着是双胎,等到边防这边三四月,寒风渐少,春风即将吹拂的时候,文娟也进入了九个月的孕期,即将临盆,瓜熟蒂落。因为是双胎,文娟的肚子也就比一般孕妇大了不少,又加上文娟只长肚子,自己却是没长太多,更是显得,从上往下看,只看见肚子,看不见自己的脚尖。孕后期,哪怕是文娟前面孕期很是平稳,但是后期胎儿渐渐长大,像是吹起一般见风长,压迫的器官神经,文娟恢复的好,也免不了出现抽筋,腿肿的状态,辛苦不言而喻。

夜里不免惊醒,大着肚子,睡觉翻身都是困难,这些都被沈卫国看在眼里,心疼在心里,更是恨不得以身相替。夜里他也就越发的醒动,在文娟需要翻身的时候,轻柔地帮她翻身,文娟腿抽筋疼痛,刚有一点儿反应的时候,沈卫国率先反应过来,帮着文娟轻柔地按摩推拿,让她舒缓舒服。他宁愿少睡一会儿,也要让文娟舒服一些。

夫妻俩相互扶持,相互体贴,一起期盼这一双孩子的到来。感觉到肚子里越发鲜活的小家伙们,夫妻俩只觉得,再怎么也不累。因着是双胎,进入九个月,文娟也就开始做着提前生产的准备。她是想着让孩子十月孕期完整瓜熟蒂落,但是双胎的孩子,往往都是早产,她有生命里的支持,会比一般双胎孕妇的产期会晚一点儿。知道生命力孕养这个待遇,也就只有俩孩子在她孕育过程中才能享受,文娟到也愿意,哪怕是辛苦些,也想要多让两个孩子享受滋养长久些。

她是日日观察着自己的脉象,细细的体察着两个小家伙,一旦有生产的迹象,立刻进入驻地的急诊室生产。两个孩子胎位很正,文娟从孕期开始,就没停止锻炼走动,她的身体素质又好,是打算自然生产。当然,这个时候,就是她想刨腹产,也没人给她做啊。

四月初,文娟眼看着还有几天就要到预产期的时候,突然间迎来了惊喜,随着一封电报,沈卫国掐着时间,接来了沈根深,和杨父杨母。他们到底放心不下千里之外的俩孩子,把家里交代了下,约着一起过来了。本来,他们觉得,能拍得上用场的,只有杨母一个人,但是杨母从来没出过县城,连县城都没有自己单独去过,哪里放心让杨母一个人折腾四五天到边防这边,所以最后一商量,把两家家里托付给沈兰照看,她们趁着农忙还没开始,过来看看闺女儿媳妇,让杨母伺候文娟坐月子。

女人的月子做不好,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,那边就俩孩子在,还都是新手爸妈,没有任何的经验,还让人欢喜又苦恼的,让沈根深了乐不拢嘴的,一胎双生两个孩子,他们怎么想着,哪怕人家邻居嫂子再用心,也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事业,杨母觉得,还是她自己看着闺女坐月子放心。念着孩子和孙子辈,三个老人也不觉得辛苦,上了城了,打了电报,做了通知,他们就直接买票出发过来了。

杨厚朴和沈根深都是见多识广认得字,也曾都走南闯北过,哪怕是好久没出来过了,也还有些经验,一路上照顾些杨母,路上到还算平稳。又都是在火车上,陈庭得知消息,帮忙订的是卧铺票,倒也不是太急人。到了这边,沈卫国看到电报,掐着时间去把人接回驻地。

文娟早早的算着时间,就站在门口候着,因为肚子里的这两个小家伙,他们过年没能回去,算算时间,她都已经一年多点儿没见过阿爹阿娘了,心里又怎么会不想念。这辈子,她很幸运有一对疼她爱他的父母,为她着想,为她考虑,哪怕是她出了家门,嫁了人,也没有任何的隔阂。这一年多,还是文娟离开父母最长久的一次,文字通信,又怎么比得上实实在在的看到呢。

望眼欲穿,文娟终于盼来了沈卫国开车接着阿爹阿娘公爹在家门口停了车,车一停稳,文娟不由就赶紧迈步向前走去,对着推门下车的三人唤道:“爹,阿爹,阿娘!”文娟的声音里,是止不住的激动。

第一百七十七章唠叨

“就那么几步路,你就不能老实在屋子里等着?这么大的月份了,你还毛毛躁躁的,也不知道小心一点儿!”一年多没见三闺女,重逢再见,文娟也很是激动,只是一看到文娟挺着大肚子几步上前,杨母又忍不住唠叨起来,这些小年轻就是没有一点儿顾忌,幸好她来了。她在家就老不放心,就怕他们不会照顾自己。若是不是这里太远,不像家里抬脚就到,家里一时半会儿撂不开,杨母早就想来看看了。

“娘,这不是想着您们来了,我才出来嘛!我穿的挺厚的,脚下也稳妥,你放心吧!”许久不见父母了,绕是文娟历来沉稳有度,也止不住有些小女儿情态,想和爹娘亲香一番。“爹,阿爹,阿娘,您们快进屋暖暖身子!”文娟乐呵呵招呼着三位下车的老人,想着他们不远千里折腾四五天赶过来看她,文娟就止不住心疼。

“阿爹,阿娘,爹,我媳妇说的是,您们快进屋暖着,东西我来拿就行!”沈卫国下车笑着催促道,顺便他绕道后备箱拎起来两家长辈的行李,随着媳妇的引领,簇拥着他们进了院子。两家老人处了给自己拿了两身换洗衣服,剩下的行李,占大头的就是杨母还有沈兰,亲手给两个小家伙准备的小袄小里衣,裹被,还有她们自己织的布料。新苏县那边地处中原,是棉花的重要产地,两人的手艺又是数得着的,纯棉织出来的布细密柔软,小儿用起来也格外舒服。一般来说,大人的衣服布料,她们是要织进去一些麻线,节省棉线也更耐穿。

三个老人进了门,四处打量了一眼,柴火满垛,煤球整齐,各有归类,是过日子的样子,也就对两人的日子放心了些。进了堂屋,文娟赶紧又招呼三位老人歇歇脚,让沈卫国帮着打开暖炉子上保温小火继续蹲着的山药枸杞羊rou汤打开,她一人盛了一碗放在三人对面的桌子上。“爹,阿爹,阿娘,你们快喝点儿热汤暖暖身子,这是我上午开始炖上的,还放了胡椒粉,都处理过,没什么太大的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