鲤鱼乡 - 经典小说 - 龙,真无耻(百合futa,种田)在线阅读 - 249 京城户口

249 京城户口

    

249 京城户口



    “不瞒这位兄台,我家家主是道上走商的,正好这几日初到京城,见京里头的大官人都在暗搓搓的做这事儿,家主官面上缺少朋友,不好打听,遂派我们到乡下走访。”龙卿对他解释。

    “你们也想自个儿闷家里试试对吧?”

    老头领会她们的意思,神色稍微放松下来。沈清茗笑着附和:“对对对,就是这个意思。京城到处都是大人物,我们一介商贩也不好乱打听,到这里问问,回去也好自个儿置几亩地捣鼓捣鼓,也有赚头。”

    “这倒是,这事越早做越赚钱,不然等到大家都开始做的时候就赚不了多少了,跟你们说说吧,我们村也是跟着一位大人做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是哪位大人?”

    “张大人。”

    “又是张大人?”

    知道这个村也是张大人牵头的,沈清茗有点意外,老头见她们惊讶的样子,遂说:“你们也认识张大人?”

    “之前已经去过别的村了,就那边的,离京城更近些,听他们说也是跟着张大人做的。”沈清茗指了指京城的方向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我们和他们差不多,不过他们比我们更早些,他们是冬末那会儿就开始干了。”

    “看得出来。”

    那边的牛羊都已经养的半大,而这边的看起来才刚刚开始养,数量也少很多。更重要的是,这里的农户经济条件rou眼可见的比那边的农户要差很多,因此这里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
    “听说他们现在是全村合资,圈了几亩地,又买了一批牛羊在那儿养着,你们村是如何的?”

    “我们也是。”

    “但我看你们买的牛羊不多,地也没有他们多。”龙卿拐着弯去问他。

    “他们城乡结合部嘛,条件是比我们好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相隔也不到百里吧,怎么会差别这么大?亩产该是差不多的吧?”沈清茗补充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我说你们两位姑娘是真傻还是假傻呀。”老头听她们一个劲的打听这种事,警惕性又拉了起来:“亩产是差不多,但那边是哪里?城乡结合部呀,是皇上选定要发展的地方,过不了几年那边就会并入京城,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士,无数好处等着他们去享呢,我们离那边百里远,沾不上什么光。”

    “都有什么好处?”

    “比方说税务吧,那边税收查得严,都是照着朝廷的来,天子脚下告官也容易些,如果有徭役了,也是免除他们的,那边的学堂多,夫子少说都是进士出身的,他们的孩子束修没有我们高呀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说来他们的孩子岂不是一出生就比你们好了?”沈清茗比划了个上下的动作:“毕竟他们生在天子脚下,骑在你们肩上的,生来就比你们高。”

    “那还用说?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沈清茗和龙卿皆怔怵,就像汉代的关内与关外,关内和关外名义上只是一线之隔,但百姓的生活天差地别。这里简陋且充满了原始的气息,若非事先知道这里距离京城也就不到百里,可能初见的人会认为这里是贫民窟。

    这个村子的困境使龙卿想起了发生在汉代的一件乐事,传闻有一汉代的老汉住在关外,但他的家离关内不到几里,每天见关内百姓收受朝廷的福祉都只能干羡慕,后来汉武帝重新划分关内关外界限,关内整体东移,恰好把老汉的家也划进了关内,老汉的家境顿时扶摇直上,家财日益增长,仅十年就远远甩开了关外的邻居。这故事引起了许多人深思,人们开始质疑普通人的努力到底有什么作用?

    户籍制度造成的不公在原理上,和公家与私家工厂对员工福利上的不公是一样的。生在京城的百姓与有幸吃公家饭的员工一样,他们背靠权势的大手,享有区别于别的百姓的福祉,但他们的福祉本质上也是那只大手从别的地方夺过来的。

    生产者之间的异化会从根本上让“人人当家作主”沦为虚晃的口号,遭遇不公的百姓只会叹息没能生在好地方,而生在好地方的百姓也只会庆幸生在好地方,从而不约而同的忽视了异化产生的原因。面对强权,人们想的不再是如何抗争,而是想着如何逃离或者寻求强权的庇护——无论是吃上公家饭还是乔迁户籍,普通人寻求生存的庇护正在历史上频繁的上演着。

    如何让百姓的思想从“去地主家抢东西”变成“去地主家夺回自己的东西”,这会是开启民智的关键因素,只是龙卿认为这种思想目前还是仅限于在偏远的小山村好一些,不然传到皇帝耳中,她和沈清茗会被揪出来杀掉,而与她们一丘之貉的张县令等官员也会被揪出来满门抄斩。

    “你们不觉得不公平吗?大家都是务农的,都是靠这片土地吃饭,他们也并无有什么位高权重的亲戚,仅仅因为他们祖上住在京城,他们就能坐享优待。”

    说着,龙卿有意使了个愈加深意的眼神,老头浑浊的目光怔了一下,充满褶皱的面部肌肤因为那抹憨笑而更加深壑了:“那又能如何呢?谁叫人家的祖宗有眼光,赶早就迁到那边去了。”

    龙卿清“呵”了声。

    “我们村条件如今是差了些,但皇恩浩荡,也有转机了。”老头看起来还是那么乐观,虽然龙卿看不懂他的乐观从何而来。

    “听说那边的中农一年盈余下来有个十几两,你们这里呢?”

    “我们十两吧,风调雨顺的时候。”说话的当儿,越来越多的村民循声过来,老头指着走到最前面的几个壮年汉子:“月前族长领我们合伙,我家还有这几个兄弟家也凑了钱,这才勉强搞起来的。”

    那几个男人严肃的点了点头,证明确有此事。

    “你们村几户人家?”

    “三十户。”

    可见这个村不仅经济差,人口也不兴旺,但即使这样,比起黑龙镇的农户来说也要富裕许多,自耕农的比例也更高,只是……龙卿又问:“既然本身规模就不大,你们没想过干脆自个儿几户条件差不多的合伙吗?”

    “我们都是听族长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收成时你们怎么分?”

    “族长分。”

    就猜到是这样,叫张县令去游说氏族轮耕,各大氏族的叔公就会充当大土地分配者,族人为了氏族劳动,但劳动成果很可能会被氏族中身居高位的族长霸占。瓦解族权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合作社,但情况不容乐观,即使到了天子脚下——天底下律法最公正的地方,族权却还是稳固的凌驾在每一个个体上。

    “你们就乖乖听族长的?不能有点主张吗?你们的规模本身也不大,相较于种地能赚的钱其实并没有提高多少,这样倒不如几户合一合。”

    “这有什么不同……”有些脑子慢半拍或早已习惯服从的人挠着脑袋问。

    “当然不同了!”沈清茗抢过龙卿的话道:“你们几户合作就能自己做主,比方说有人觉得今年是个寒冬,认为养羊的利润更高,你们就一起养羊,或者其他人合起来,种棉花什么的,万事由族长牵头你们就只能听他的,要是公正也就罢了,要是他不公正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嗯,其实有想过的。”大家只好憨笑道。

    “既然想过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们毕竟都是农家子,眼界不大,也无有什么野心,有的赚就够了,我们也没想过能发大财。”

    “欸,乡党们不能这么想,你们就瞅着眼前无忧无虑,觉得还活的下去就行,但大家都是务农的,该清楚轮耕不仅能增产,又能养畜,两头都是进项,赚头还是很大的。你们得有野心,放手扩大了去做,不然抠抠搜搜的,明天钱就被人赚走了,一旦今后遭遇什么变故,你们的子孙又当如何?”

    见他们的表情开始凝重起来,沈清茗乘胜追击:“就城乡结合部那边,我们刚从那边过来,他们不仅做,还借钱去做,最差的村都有几十头牛和几千只羊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多!”听到那边的村子养了这么多,村民躁动起来。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,你们也说他们城乡结合部的福祉比你们好,徭役都不会征用他们的,他们尚且如此,你们又无有什么银钱傍身,再征一征,岂不是家破人亡了?现在你们放手去搏兴许是担一些风险,做的事儿也多,就算当前赚不到几个钱,至少也能给子孙留条后路不是?”

    “原来是为了子孙计。”

    大家恍然大悟,一个劲的交头接耳起来。

    任何事都分长利与短利,沈清茗自问没有利益的事会有人干吗?这些农户之所以事不关己,其原因无非就是没那么多银钱,又或是以他们的规模本身利润就没有多少,因此诱惑不大,态度消极。但从长远来看,他们今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利其子孙的。

    大家议论一阵,被两姑娘这么一忽悠,都忘了猜忌二人的身份了。有个隐在男人身后的青年低头寻思了一番,却是指出了沈清茗话中的不现实之处:“话虽如此,但很多事儿不是想做就能做的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却见青年咬了咬唇,几个男人见状伸手去拉他,还低声劝着“算了”。龙卿的目光扫视着他们,沈清茗也捕捉到不寻常的地方,更是当机立断,叫住了那个青年:“兄台有话不妨直说。”

    那青年被群人推推搡搡,许是一腔热血还未熄灭,甩开了劝导他的长辈,走上前一咬牙道:“我们想过,只是做不到!”